您的位置:主頁 > 自考 >
北京中高考傳遞信號:母語教學需要大語文觀
2015-07-07 04:01 自考
北京中高考傳遞信號:母語教學需要大語文觀 北京中高考作為考試過程目前已基本結(jié)束,但留下的話題卻如余音繞梁,人們驚詫于語文考試的動真格,動作和深廣度如此之大,甚至被不少專家認為有“顛覆”之意,相比與之前的“教改轟轟烈烈,考改巍然不動”,其釋放

注:以更新的政策為準,本文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及時聯(lián)系在線客服!
圖片由網(wǎng)友上傳,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敬請告知刪除!

北京中高考傳遞信號:母語教學需要大語文觀

  北京中高考作為考試過程目前已基本結(jié)束,但留下的話題卻如余音繞梁,人們驚詫于語文考試的動真格,動作和深廣度如此之大,甚至被不少專家認為有“顛覆”之意,相比與之前的“教改轟轟烈烈,考改巍然不動”,其釋放的信號十分明顯:既注重傳統(tǒng)又注重實踐,既考慮知識面又考慮生活面的考試指揮棒必然撬動母語教學——這,無疑將給母語教學提出了重大挑戰(zhàn)——母語教學需要大語文觀。

  從今年語文中高考的內(nèi)容看,很多學生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不適應:一不適應題材的寬泛;二也不適應試題的靈活,因此紛紛表示“時間不夠用”,部分監(jiān)考老師也表示,能提前答完試題的學生很少。這當然只是暴露出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據(jù)參與此次中考語文試卷判卷的一位老師透露,試題顯示出學生更基本文史方面知識儲存的諸多不足,比如,考試中有“為人民服務”和匾額的題,前者實際上考的是書法,而后者則要了解當時書寫的背景,才能對比現(xiàn)代,發(fā)現(xiàn)其錯誤。諸如此類,都顯示出以往母語教學方面的不足。同時也警示人們,加強母語教學,絕不僅僅意味著只學習語文,實際上,歷史文化、傳統(tǒng)習俗、書法美術(shù)、天文地理等都可以被涵蓋進大語文的范疇中來。

  對此,我們的學生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若干不適應,我們的教師能適應嗎?不適應也得學會適應,這是大勢所趨。所謂大語文觀,其實就是中學生該過怎樣的語文生活,不能再像以往的語文學習那樣,僅僅圍繞著考綱,僅僅局限于語文課本,僅僅局限于課堂上,而課堂上所講,又僅僅局限于一個個知識點。這種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和學習,對于中學生來說,只要把那些知識點熟讀會背,基本就能應付平時的考試了,倘若再加上強化的“習題訓練”,應付中考高考也基本不成問題。這當然和中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遇到的母語很不一致,也和我們母語教學改革的初衷相違背。只不過以前雖然也多次強調(diào)并在新課程改革里有所體現(xiàn),但由于指揮棒沒改,并沒有從根本上撬動語文教學的改變。

  如今道路已明,方向已定,下一步唯一要做的就是推進落實。今年的中高考試題的變化提醒人們不僅以往的傳授知識點式的教法要改變,對母語的學法也要改變,如果僅僅只是抱著語文這一課本不放,不從“生活中怎么使用的、遇到什么樣的語文問題”這一大語文觀出發(fā),在將來碰到諸如博物館、書法等考題時,注定還會像今日一樣束手無策。

  語文教學屬于母語教育,當然承載著傳承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以及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功能,但其同時還是生活中自覺不自覺都常使用的一種工具,一種陶冶思想情感的手段,這就是為什么學科改進意見所強調(diào)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與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要學生到社會大課堂中去學習語文”的意義所在,學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不正是學習知識的真正目的和意義所在嗎?

  母語教學大語文觀,卻已到了提上日程之時。評論員 線教平

上一篇:北京快速取得國家正規(guī)本科學歷的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一個考生可以選多少個專業(yè)?
推薦專業(yè)
招生簡章
學歷相關(guān)
cisco
walmart
gamescast
spinwokrx
ngreen
vimeo